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,而刘秀不仅在乱世中打下了江山,并将其打造成了锦绣江山,守了很多年,那么刘秀农民出身为何能够打下江山呢,这离不开他的一些优秀品质。
一、不张扬
史书上说,刘秀“重慎畏事”,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,显得有些胆小怕事。在家里,都是听他大哥的。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,很重要。大哥叫刘縯,性格非常豪爽,一直“好侠养士”,喜欢结交朋友,收留宾客,有点宋江、柴进的感觉。和刘縯相比,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。所以,当时刘縯经常笑话刘秀,縯常非笑光武事田业,比之高祖兄仲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刘縯这话既笑话了刘秀,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。他的意思是,刘秀干农活这一点,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。刘邦的哥哥叫刘仲,胸无大志,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。刘縯话里的深意就是,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,大风起兮云飞扬,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“田”。
然而刘秀真是刘縯所认为的那种人吗?《东观汉记》卷一记载:(刘秀)亦喜游侠,斗鸡走马,具知闾里奸邪,吏治得失。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,借以谋生,并不是他的追求,他在业余时间,喜欢“游侠”,性格也很豪爽,只是没有他大哥刘縯那样,放得那么开,表现得那么张扬,而是内敛、低调。并且,还非常关心民生。哪个地方有个坏人,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,他都很了解,当时也不能上网,能做到这一点,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,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二、不言弃
公元14年,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,他主动要到长安上学进修,上太学。太学,是中国古代的大学。按说,刘秀一个庄稼汉,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天天向下的活,他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呢?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,而是一直在追求。《东观汉记》卷一载(与)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,令从者僦,以给诸公费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,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,没有盘缠,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头驴,拉着驴车,一边去长安,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,在路上还卖票,搞点运输,挣点生活费,这也表现了他很好的经营头脑。
人的经营头脑是哪来的?有后天的锻炼,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赋。经营并不是简单的赚钱,人生也是需要经营的。经营,并不是机关算尽,而是一种规划,每个人都有过规划,更重要的是,在实施的过程中,一定要有不言弃的精神,才能让自己的规划成为经营,否则,规划永远是规划,甚至成为瞎比划。
在长安,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。这三年的时光中,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《尚书》,成绩算不上优异,可能是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,顶多算是良好,从《后汉书》“略通大义”的学习评价上来看,这也为刘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。别小看这点文化底子,对于刘秀的未来,影响巨大。
不过,对刘秀来说,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开阔了眼界,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种田的日子很无奈。并且,这期间刘秀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,就是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。
三、不着急
刘秀去长安上学,是不错,可是这个学没上多久,就毕业了,然后,就失业了,接着回去种田。按说,当时大学生应该比现在更好找工作,就是不包分配,怎么着还不得当个小官啥的?他竟然不着急?刘秀的姿态很低,继续种田,继续放牛,继续努力。那时候的刘秀经常干的事,可能就像周星驰在电影《喜剧之王》里对着大海喊的那句话:“努力,奋斗!”当然,他对着的是大海一样的庄稼地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努力奋斗,做什么呢?刘秀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,就像我们说的,他自己也知道,命运中所存在的不一定,他在等待机会。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,机会终于来了!
这一年王莽政权在绿林赤眉大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。刘氏兄弟趁机揭竿而起,加入了刘玄部下。大哥刘縯更是出类拔萃,隐隐成为一代帅才。
事情就如历史所预言的那般,刘秀依靠着低调和不放弃,在乱世中躲过了一次次的陷害最终修成正果。而锋芒毕露的大哥刘縯却早早的死于更始政权的内乱之中,实属造
刘秀的昆阳之战在什么地方?刘秀击败谁的关键一战是昆阳之战_1
昆阳之战是我国新朝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,主要发生在新朝末年,是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——昆阳(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叶县)发生的一场战役,所以,命名为“昆阳战役”。
昆阳之战
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。其中参加战役的新军是四十三万,参加战役的绿林军是一万七千多。是典型的以一当十。同时,有思想家顾炎武曾评论为——“一战摧大敌,顿使何宇平”。除此之外,关于这场战役也有很多的神奇传说。
因为这是一场标准的以少胜多的战役,所以,大家在注意战役意义的基础上,会更加的想要去猜测战争的过程,所以,就会有人说,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成功,主要是刘秀使用了“陨石术”。也就是说,在战争时期,正当两方军队准备开打的前一夜,刘秀的对立军队当晚便被陨石袭击,使得军事力量损失惨重,最后,刘秀取得成功,在三个月间便攻占了京师。
其实,这些都只是传说,就是因为刘秀胜利的台铃热震惊了,所以就会各种的赞美夸奖。但是,我们不能否认,“昆阳之战”是非常厉害的。在《后汉书》中,便将“刘秀敢死队”描写的出神入化,“陨石术”也是从这个地方传下来的。虽说《后汉书》说的有点夸张,但是也是记录了一部分的事实。在《汉书》中曾记载,所谓的“陨石术”的真相。其实就是新军用兵不当,将兵力分散,最后使得刘秀成功。
昆阳之战兵力
昆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,这次“昆阳之战”不仅使得“昆阳”这个地方成为名垂千古的宝地,更让战役的获胜方——刘秀成功的为接下来的登基打下基础。
昆阳之战
昆阳之战,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,那么究竟比例是多少呢?我们知道,在民间有种说法:“三千破百万”,也就是形容的以少胜多,但是对于昆阳之战来说,这样的形容稍微有一丢丢的过分。在当时,绿林军本身兵力就不多,但是加上援军呀什么的,远远的高于“三千”,而是大约有一万七千的兵力,在另一方面,新军有将近四十三万的兵力,但是号称是“百万”,虽然没有“三千破百万”的魄力,但是,就这样的比例也是很吓人的了,相当于一比二十以上,比“赤壁之战”的一比五还要多得多。
其实,昆阳战争之所以能够成功,除却绿林军的勇猛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便是因为刘秀用兵技术好,而新军方面的王寻,王莽并不能很好的用兵,在对战的时候,将自己的四十多万的兵力分散开来,并且,最后,在面对绿林军的时候,也不敢的贸然向前,反而后退了,最终被刘秀领导的“敢死队”打的落花流水。
关于“昆阳之战”最后为什么会成功,在《汉书》上有这样的解释:“莽兵大溃,走者相腾践,奔殪百余里间。会大雷风……士卒争赴,溺死者以万数。”可以明显的从这一段中看出,新军方面的战士,战争素质都很低,所以,才会导致最后的失败。
昆阳之战胜利原因
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,刘秀领导的一万七千多的绿林军果断勇猛的战胜了王寻、王莽领导的四十三万的新军,除却天时、地利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绿林军军队本身“敢死队”的精神,并且还有刘秀的优秀的指挥。
刘秀像
首先,在民间有传言称,在刘秀和王莽大战的前夕,曾有陨石坠落在王莽的军营处,使得王莽军队损失惨重,并且精神不佳,最后大战来临,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,才导致的失败。这些毕竟只是传说,是大家因为对“昆阳之战”以少胜多的赞美,才传颂的这样的神话。其实,传说中的“陨石术”,在我看来是刘秀的领导指挥才能。
对于一场战役的胜利来说,不可缺少的便是将军,领导人物,只有引领成功了,才能使自己的军队发挥更大的作用,取得更大的成功,刘秀便是这样。在昆阳之战中,刘秀能够冷静的审时度势,并且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,确立正确的战略战术,最后,不仅使战役获得成功,更使自己成功的走向王位。
刘秀在昆阳战役中,在取得刚开始的胜利之后,刘秀便及时的分析形势,实时的做好大战的准备,于是,刘秀及时的抓住时机,趁着王莽的军队萎靡不振的时候,果断的进行回击,再加上敌人的轻敌与不善作战,刘秀更是能够轻易的取得成功。还有一点比较重要——民心。王莽领导的新军是不得民心的,自古以来都是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,这点就确定了昆阳之战的最
- 上一篇:刘秀的生平-刘秀的出身-临沭热水器美的和皇冠哪个故障率高 [2024-10-11]
- 下一篇:刘秀大战昆阳-王莽为什么杀了这么多刘秀 [2024-10-11]